對于帶式輸送機,輸送帶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僅是牽引部件,而且是軸承部件,價格昂貴,約占整個帶式輸送機成本的30%至50%。一旦輸送帶因磨損而變薄,就會發生強度降低、壽命縮短、帶偏移等故障。分析了幾種主要的磨損形式,并根據生產實踐提出了一些維修措施。
一、進料溜槽與輸送帶之間的磨損
進料溜槽與輸送帶緊密接觸。它的設計和安裝對輸送帶的磨損有很大影響,是輸送帶磨損的主要形式。
1.形成原因
(1)當物料被供給時,它將影響傳送帶,特別是當物料與傳送帶方向之間的角度大于或等于90度時,這將對傳送帶造成強烈的磨損和撕裂;
(2)為了防止物料散落,導向板與輸送帶接觸太緊密,導致輸送帶磨損。
(3)材料中含有長夾雜物的硬物粘在輸送口處,磨損或刮傷輸送帶。
2.維護措施
為了減少進料口輸送帶的磨損,進料口的結構設計應滿足以下條件:
(1)輸送帶和輸送帶在同一方向上運行。在送料過程中,物料以與傳送帶幾乎相同的速度移動。
(2)物料在輸送帶上的當量自由落下高度小于1m,從而對輸送帶的沖擊力盡可能小。(3)進料溜槽裝有條形篩,使細料先落到輸送帶上,為大料提供緩沖。
(4)設計合理的溜槽和導向溜槽,使物料連續落入輸送帶的中心;
(5)導向槽的擋板寬度沿輸送帶的方向越來越窄。此外,導槽應該延伸到材料的速度以達到皮帶的速度。
(6)進給部分應保持水平或不超過8度傾斜,緩沖輥應安裝在進給部分或槽輥應加密。
帶式輸送機的皮帶磨損減薄怎么辦?四類案件都適用處方,很實用!烏蘇魯語
此外,滑槽和導槽應牢固地固定,以便它們正確地定位在輸送帶上,并且導槽底部不能太靠近輸送帶。
二、換向滾筒與輸送帶之間的磨損
反轉鼓位于輸送機的尾部,輸送帶與反轉鼓一起旋轉,使下部輸送帶成為上部輸送帶輸送物料。
1.形成原因
磨損主要是由于反轉鼓和輸送帶之間夾有碎片,碎片與滾筒結合,導致反轉鼓的局部半徑變形和磨損。主要原因如下:
(1)由于清潔不潔和環境影響,反轉鼓易于粘結材料。當這些材料達到3cm時,反轉鼓的局部應力迅速增加,它們之間的磨損加劇,使輸送帶的橡膠層變薄或出現孔洞。
(2)反轉鼓與下怠速器之間有一段長的無支承段。此時,輸送帶的形狀逐漸由槽形變為直線形。物料容易落在傳送帶的空白部分上,進入傳送帶和滾筒之間,造成傳送帶的磨損。
2.維護措施
(1)在翻轉滾筒表面附近安裝刮板。刮板與刮板整體焊接。刮板與輸送機框架螺栓連接,刮板與滾筒以一定角度傾斜,以提高刮削能力。
(2)在反轉鼓的前部(通過螺栓與框架連接)安裝V型清掃器,在清掃器和傳送帶之間的接觸端安裝橡膠條,以減少帶的磨損。其結構如下圖所示:
帶式輸送機的皮帶磨損減薄怎么辦?四類案件都適用處方,很實用!烏蘇魯語
另外,為了解決反轉鼓前無支撐段漏料的問題,也可以在無支撐段安裝擋板,以減少漏料。
三、輸送帶偏移引起的局部磨損
輸送帶偏差是輸送機的常見故障。
輸送帶偏差是輸送機的常見故障,主要指輸送機在運行時輸送帶中心線與輸送機縱向中心線的偏差。
1.形成原因
帶式輸送機兩側傾斜惰輪與帶接觸時,產生側向力,是造成帶偏轉的根本原因。當側向力不等時,會造成皮帶偏離。主要表現為:
(1)輸送機的頭、尾滾筒的中心線不平行,使得輸送帶兩側的密封度不一致,輸送帶向緊固側移動;
(2)輸送帶本身的質量問題(如伸長不均勻、彎曲不均勻等)以及輸送帶邊緣嚴重磨損會使輸送帶兩側的張力不一致,產生偏差;
(3)輸送帶連接不正確;
(4)支撐輥安裝不當,對傳送帶施加偏置力;
(5)輸送帶進給不當,造成輸送帶受力不均,產生偏差;
(6)滾筒與物料結合,使滾筒半徑局部變化,使輸送帶橫向偏離。
針對輸送帶各種形式的偏差,人們總結出以下規律:輸送帶跑緊側不跑松側;跑高不跑低;跑后不跑前。
2.維護措施
(1)頭尾鼓不平行,出現跑緊跑不松的現象。
如果整個輸送機的中心線偏離,則需要重新校準中心線;如果僅發生輕微的偏離,則可以擰緊軸承座。但這種方法只能調整較小的偏移量。對于較大的偏移量,尾鼓可以安裝在移動的車內(見下圖),并且可以調整車來校正偏差。
(2) 傳送帶上的不均勻力是由傳送帶本身的不規則彎曲或傳送帶的不正確接頭引起的。
客服熱線:
0514-88310860
微信公眾號二維碼